吃吃喝喝看看戏,逛逛拍拍不亦乐乎

在粤剧《决战天策府》2.0版的“鸡蛋”里挑点“骨头”

期待了大半年,《决战天策府》终于再次在广州上演,这一次是重新整编过的2.0版,或者该说是“升级版”,因为无论从剧本成熟度、演员的配合熟练度,以及音乐场景各方面的搭配,都有了较大提升,1.0版许多不畅顺的地方都获得了修正。之后8月22日我又去南宁看了第一场巡演,开始不过为了纪念一下823一周年、支持一下首场巡演,后来发现这次南宁的观演完全值得,因为南宁场相对于广州场又有了微调,两场综合便可更准确地掌握这次2.0版的全貌和基调。对于2.0版,我心里还是相当感动与欣慰,感动在于它越变越好,对于此前观众提出的意见都有非常认真、甚至可以说是排除万难地进行了修订,作为一个长期围观群众,当看到这份热忱的诚意时是不能不感动的;欣慰则是在于,经过这次2.0版的修改提高后,《决战天策府》终于能成为一部能跟其他剧作横向比较的、“完整”作品了。平心而论,哪怕是到了首演1.0版,我仍是只能把《决战》当成是半成品。当然,半成品虽不完整,但出于期待之心,我会以半成品的标准降格以求,默认其中的种种不足;而当我认为它已属成品,那心目中于它之标准便会相应提高,要求也与半成品不同了。

 

于是,这便是我这篇“鸡蛋挑骨头”文的前提。

 

2.0版的《决战天策府》让我觉得最可喜的一个进步,就是它总算能清楚地讲完一个故事: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起承转合完备。这点虽基础,但目下其实还有相当多的剧作并做不到。

——至于这个故事精彩与否,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起码,我觉得它挺平淡的。

《决战》的故事只有一句话:对抗狼牙叛军的天策府主李承恩在心腹部下唐傲骨的算计下惨败,最终在少林为首的各大门派协助下手刃叛徒、重新夺回天策府。故事很简单,但简单和平淡是两回事。简单意味着故事的枝节较少,发展节奏干脆,简单与波澜起伏是不矛盾的,如何令简单的故事有波折、有冲突、耐人寻味,这取决于剧本对节奏的把握和情节的控制。而《决战》2.0的故事却是一条没有起伏的直线,它笔笔直地通往终点,没有枝蔓,没有庞杂,所有的情节发展都很顺遂,理所当然、情理之中,唯独缺乏了戏剧中至关重要的“意料之外”。所以在这次2.0版的观演中,我一边欣喜于剧情修补得更为合理,一边却也痛惜于这故事正在变得无聊。

 

故事平淡的一大突出表现就是因为填补剧情逻辑疏漏而急剧上升的台词文字量。这点最明显是在第二场诡计阴谋中。唐傲骨填补了叛变的动机,军机会议把军情描述得更合逻辑,这些都是必要的修改,然而新增加的文字量……真的太大了,而且彻底破坏了这两段戏原有的韵律节奏(唐傲骨和沙叱博密谋这段本来对应着灯光配乐是有着剪影独幕剧的节奏感,现在台词量一加,又要反映唐傲骨的复杂心理,生生就把这些颇有味道的氛围全给打破了。其实关于唐傲骨的内心此处本不应说这许多,他还什么坏事都没干就开始剖析内心,实在有急于洗白的嫌疑),两段台词甚多的文戏接在一起就是双倍的冗长乏味。这不只是对演员记台词的能力提出更严峻的要求,对于观众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尤其那些不谙粤语的观众,一边要看字幕知道说些什么,一边还要处理这庞大的信息量,分分钟会超负荷。坐后排的观众可能相对好些,822南宁场时我坐第一排,旁边的妹子不懂粤语,到这一场时就见她频频在字幕板和舞台之间切换,头转得像拨浪鼓,我都替她觉得晕菜。而当阅读压力已经超负荷之后,很多人就会放弃继续阅读而直接接受最后的结果,就比如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非议剧中李承恩冲动无谋,很明显就是没有把这段剧情仔细看进去,直接从“李承恩听信唐傲骨谗言贸然出击”这一结果得出“李承恩冲动无谋”的印象——其实李承恩最后作出这个决定是有前面一系列权衡交锋作为铺垫的,是他作为一个久战沙场的军人一个比较合理的判断……但你能怪观众不认真看所以看不懂吗?我觉得不能怪。如果一段舞台演出,观众都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消化“阅读”台词文本上,那么我觉得这应该是编剧的失职。

 

1.0版我吐槽过唐傲骨是个干坏事动机目的都经不起推敲的“淳朴反派”,2.0版为他补足了动机和目的,说明他是由于年纪一大把却一事无成而产生“中年焦虑”,成天还要被李承恩训不够细心不能独当一面,于是接受了史思明策反“去干一番大事业”。坦白说我对这个改动不甚欣赏,1.0版唐傲骨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他是个干净清爽“我就是要干坏事、要看你们衰啦呼哈哈哈哈哈”的反派,有点像是BLEACH里的涅茧利,既贱且坏,却又不在乎任何事,于是你奈何不得他,偏又看得神清气爽。因为就是这样的唐傲骨,他对上小七那场,那几声“李大哥哈哈哈哈”才特别寒渗得慑人心魂,有特别的魔力——然则你现在告诉我他此时内心是充满苦楚的……他也是不想反的……就是辣锅李承恩太讨厌了嘤嘤嘤……手动再见.gif 世上爱讲自己故事自己内心的反派多了,现在还偏要把原本清爽的唐傲骨拖进这一挂,感觉真是腻味,导致我现在再听唐傲骨的笑声都觉得low了三分。

 

男主李承恩的性格在2.0版中也有了相当幅度的调整,算是综合了此前两版的特色,如果说试演版时是射手男,1.0版是巨蟹男,如今终于变成了狮子男(大雾)。这一版的李承恩突出了他大男子主义和军人铁血强硬的一面,应该说抓得比较准,处理也比较细腻,尤其是近距离观演时很能看出演员的表情动作对应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军机会议的那一场里。少林寺那场的修改我是忍不住当场就叫好的,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军人为国铮铮铁骨、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戏码我一向很吃,另一方面慧海作为少林高僧,那种正气凛然亦慈悲为怀的气度终于体现了出来,对于两个角色来说是双赢,所以真是感觉改得好。然而作为“李承恩”这个角色,在整部戏中其性格与感情的脉络和变化却还是略显薄弱与交待不清。正如同行友人在与我讨论时说起的那样,这种故事的主角要么高大全,然后让配角来发挥;要么有性格缺陷,其后通过克服缺陷先抑后扬。李承恩走的应该是后一条路——但李承恩的性格缺陷是什么呢?如唐傲骨所说是“太重情义”,如慧海所说是“一意孤行”,然而这两者其实都与李承恩的落败和之后的振作关系不大,甚至简直就是毫无关系。如果说重情义就是李承恩的性格缺陷,那么他是因为对唐傲骨重情义才听信了唐傲骨、因为对小七重情义所以明明是赶回去援助天策府都先跑去悬崖救美?……那这是黑吧ˊ_>ˋ ……而且唐傲骨是因为李承恩否定自己的价值才反的,结果他自己倒承认李承恩其实重情义,甚至利用李承恩对自己的情义来反,那您这中二病也算惊天动地了……再说“一意孤行”吧,慧海是从李承恩斩杀战俘事件得出这个结论,本身就槽多无口。然而如果说李承恩决定偷袭沙叱博的决定是一意孤行,那为什么重新振作决定哪怕就凭一人也要杀回天策府的李承恩,慧海大师又抚掌称其妙,就算贴上身家性命都要拉上十大门派舍命相从呢?这双标了吧大师!所以关于李承恩性格缺陷这点上的处理感觉还是应该再斟酌,不然自斩杀战俘到少林寺一段为止的李承恩,都与他整体的个性发展异常脱节。

 

说到李承恩的英雄救美就要说下那条占比颇大的李七感情线。李七感情线在上半场时处于静态,穿插于主线剧情之间,基本两人还是暧昧并且是小七占主动较多、而李承恩明知却有点没辙的状态,说正事的时候都是大局为重,小七比较拎得清、公事公办,倒是李承恩因为大男子主义的关系对小七有些偏见,听到小七提意见首先就是背转身去一脸的不耐烦。下半场两人的关系突飞猛进,看到李承恩那么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真以为他俩早已生死相许——然而事实上并没有啊?!此前李承恩跟祁进分别时说的还是他去抵挡西面更凶险的狼牙军重兵突围,那他的目的也是在祁进带援军来之前尽量牵制狼牙军,怎么忽然就变成去救小七了?哪怕在这过程中有一段李承恩与小七并肩作战,我也能理解为他们是真的那么刚好遇上,然后在这么一场生死搏斗中感情终于获得契合。但现在不是,现在只是李承恩单方面在救小七,而小七有一段更是在山崖上眼睁睁哭着看李承恩被扁、其时她身边仅有两个狼牙兵用枪拦住她连打都没有打……我想说你俩这画风是不是哪不对?什么时候成了虐恋情深我竟不知道……及后梦境一段是我每次看到都必翻白眼的段落,友人吐槽了一句:如果说这是小七的梦境尚可理解,但……李承恩的梦境?这到底是哪来的脑洞?他是从何时开始对小七有了这种想法的?所以无怪乎有人觉得李七这段感情戏是强行加塞,因为其整个感情发展既不连贯又不合理,充满了突兀感,尤其是那首位置安排甚是奇妙的《童游稻香》,友人说这歌的风格太出离气氛了,就算想说不看歌词光听歌感受都做不到,违和感太重,和剧中李承恩与小七的个性并不统一,最关键是这段与其后的剧情关系又不大……如果说全剧有什么段落是我最想除之而后快(?),那就是这段梦境的《童游稻香》没有之一。

 

剧中的另一段感情戏便是祁进谷之岚——为什么我不说“感情线”呢?因为祁谷那根本不能算感情“线”,全剧中关于他们二人的戏其实只得一段——两点方能成线,如今只得一个点,于前、于后,俱无联系与交待,差不多就等于告诉你这两人是有感情纠葛的这个事实,然而这样除了把设定具现化之外又跟开场茶馆老板娘嘴里说一下有何区别?所以在看过8.8之后我才强烈呼吁谢幕时祁谷有点互动,哪怕只是对看一眼都好……这跟西皮党求发糖无关,而是如果连这点交待都没有,这条线就彻底烂尾了,尽管谢幕不能算入正剧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总归是不得已之下的弥补,好歹有个落脚点。对于祁谷一线我的想法还是和上次一样:如果不能做到首尾呼应有所交待,那还不如干脆砍掉的好。李七一线到坠崖为止我便觉得已经算有头有尾,再补上此后李承恩向慧海说自己要去找小七,便又更丰满了一层;至于小七的生死交不交待均可,算是自由心证的范畴。但祁谷在“你等我”“我等你”之后就全无交待的状况,若你要叫我“自由心证”,说这是“留白”,我会觉得你在驴我。

 

在广州看罢2.0版,同行的裤子君说:戏瘾犯了,好想马上找传统戏去刷他个几场。这实在地也代表了我的心声。《决战天策府》没错,它很好看,灯光、舞美、音乐、表演……令人耳目一新,很有看头。然而看过这出新派戏,尤其是比较完备的这一版,却不知为何分外勾起我对传统戏、传统表演的依恋,就像出门吃过法国大餐,回过头忽然很想念自家清粥小菜的滋味。融合了现代舞与武术技巧的武打和舞蹈很新颖,也充满了表演张力,但看的时候不由又很怀念慢三拍的传统程式;新曲悠扬动听,唱词自然大气,但莫名地又觉得很单薄、很虚渺,直到听到李承恩在少林寺独唱那段才觉得浑身舒坦,好似终于找对了打开方式。不太愿意承认,此时我想起了某教授那句“这些创新是缺乏根基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传承找到正确的道路,怎样的创新才能不丢掉韵味?构成传统底蕴的核心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也许在未来的探索道路上依然值得深思。

 

下一站,上海见。

 

 

云殇

2015年8月25日 中午

评论(3)
热度(8)

© ID2552160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