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看看戏,逛逛拍拍不亦乐乎

新编粤剧《司徒美堂》的一点观后

在写正式观后之前,容我先对声哥表个白。

——声哥好棒!声哥好帅!声哥你还收迷妹吗!

(此人显示为从叔控升级为爷爷控)

其实也不是第一次现场看声哥演老生了——虽然平日看声哥都是演小生居多,而且他确实擅演俏书生,真是举手投足都极风流潇洒;但自从两年前现场看过声哥在《梦断香销四十年》里演老年陆游被惊艳到之后,我对声哥的老生就念念不忘,后来又见他演过《金石牡丹亭》里的最良公、《断臂说文龙》里的王佐、《赵子龙催归》里的刘皇叔……总觉得声哥演起老生就分外地用心着意,老生所要求具备的沉和稳很能把他那眼泛桃花的面相中过分轻浮阴邪的气息中和下去,就似一杯酽茶,老而弥坚,味道醇厚,反而比平日风流潇洒的小生更能打动我。所以在看到这出《司徒美堂》的定妆照时我就瞬间很感兴趣:这可是我第一次能看到声哥担正演全场的老生呢!实际的观演结果自然是很满意,有不少地方甚至可以说是超出预期,有意外之喜,所以当十月一日晚看的时候几乎整场都在花痴,直到第二天下午二刷时才终于勉强又艰难地分出一点心来稍微认真看剧情(喂)这在我个人来说也是比较少有的情况了。

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声哥很少演老生,所以发现他一旦能演这么好的老人家我就特别惊喜呢?还是司徒美堂这个角色正好让他充分发挥呢?这时不禁又想到那个老命题——到底是“戏担人”,抑或“人担戏”?坦白说,司徒美堂这个角色不太符合声哥的一贯戏路,而且,并不好演。一方面角色年龄年逾古稀,需要有老者独特的气质气度,饱历风霜,宽厚慈祥;另一方面身为洪门领袖、爱国侨领,也要有老江湖的睿智沉着,性格刚正义烈,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这正是我对声哥甚为折服的地方,也充分证明了一个资深演员多年积累的艺术素养和功力到了什么程度,简而言之,就是火候。据我所知这部戏排演的时间并不太长,而国庆期间这两场也只是热身性质的试演(正式首演应该还要等到10月9号在中山纪念堂),但我发现声哥对角色的把握和理解,已经十分成熟,大到整个人物的定位、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小到每一处眼神表情动作的细节、唱腔运转中的情绪处理……不只是“用心”,关键更是“到位”,不会过火,也不会欠力度,将一个原本不是他风格的角色,演得就像是天造地设、度身定做为他而写的一般,演员演起来贴合自然、挥洒自如,观众看得心旷神怡、舒服之极,所以不管是“戏担人”还是“人担戏”,到最后应该是“人”与“戏”融合为一、演员与角色身心同调,方为上乘。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般群戏场面我都很爱留意周围演员的反应,第一场致公堂上司徒芳讲述往昔海外华侨的苦难、如今抗战胜利侨胞吐气扬眉的唱段时,声哥的司徒美堂虽然只是安静地在旁边坐着听,但眼神、握着椅子扶手的双手一直都有戏,开始时与旁边崔玉梅饰演的李嘉慧互相笑着客套两句,听及司徒芳说及过往便神色凝重,听到华侨受洋人欺压眼神便透露出锋芒与愤怒,听到如今胜利又面露振奋,到后面轮到他站起说话,整个情绪都连接得非常自然。类似的场面还有上海陆鉴宅中交流各地民情的一段对谈。可以说只要他还站在台上,不管是否有台词、是否面对观众,他的戏就没有断过,任何时候你所能感受到的就是那个老爷子司徒美堂的心理和情绪变化,然后就能理解到他所表达出来的感情。相较之下,同台的青年演员们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大好,陈健超在没有自己戏份时往往不是在发呆神游就是仿佛在不知所措,而吴非凡基本就是个傻妞,她有自己的角色理解但又通常和其他人不太接得上线……这就是演员素养的差距啊……

司徒美堂的一生极富传奇,但总不能把他的一生都搬上舞台。剧中选取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政治风云变幻、斗争激烈的时期,讲述司徒美堂在历史浪潮中,凭借个人的智慧与胆魄,以及对祖国民族的一腔热忱,最终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自己的选择,应该说还是颇具匠心,这样故事不至于太长,主线与主题都鲜明。剧中司徒美堂有句台词我觉得很能概括他的情怀,他说“我这次回来正是两手空空,带的只有肩上侨胞的千斤重托,和心中对祖国的一点热情。”两手空空,不图官禄;以广大侨胞的盼望为重,个人的意愿为轻,因此重托如千斤,热情纵有满腔,相较之下也只能说是“一点”。不过题材虽选得独到,故事说来却平平无奇,除了声哥的表演之外,看点基本不多……我是能理解这段时期的题材敏感,又是重要历史人物,编导都有压力,只能循规蹈矩不能太过出奇,但这么一段风云变幻的时期,所有关于激烈斗争与重要的历史场面几乎全部通过口头或书面交代,也太好笑了点吧?一封电报过来,就说辽沈战役取胜了;一份报纸,又说打过了长江;再来一封毛主席亲笔书信,就说请司徒先生去开政治协商会议了……所以司徒美堂到底在这段历史当中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时局社会环境对他的思想倾向产生了什么决定性影响,其实一点都看不出来好么!他就是回国看了下亲戚,大家都请他吃饭,然后换着上海、香港、纽约的致公堂背景聊国家大事、聊社会民生(对,只是聊),最后再上船回国参加开国大典……THE END……说好的扣人心弦的情节呢?说好的机巧百出的智慧碰撞和斗争手段呢?虽说男主刚登场就是个修炼满级的大BOSS,要用通过让他遭遇困难挫折来制造紧张悬念这一套比较难,但……你好歹真是制造点特务环伺、行事小心谨慎的紧张气氛啊!特务组织只把筹码押在杨杰一个人身上也太不科学了,而司徒爷爷调虎离山暗度陈仓这一手玩得……对于已经熟习各种谍战剧的现代观众来说也是图样图森破啊。至于那个“激烈和紧张的武打”……如果你说的是一个老爷爷清早晨练和一个老爷爷拐棍扁十个小混混的话……我们还是翻过这一页吧,虽说看到声哥这么拼我的心情也真的称得上“紧张”,但那是担心他会摔倒受伤的那种“紧张”好吗……

抛开以上种种关于剧作本身的虚假宣传(……),剧中关于民俗和地方特色的地方我觉得倒做得挺不错,尤其令我欣赏的是司徒美堂和司徒威刚见面时的那段台山话,当时我就笑坏了——那真是又还原又有亲切感啊!一段方言的运用就把老乡见老乡、亲人叨家常的气氛渲染出来了。此外还有一些谚语、俚语,用得也非常妥帖到位,不由得感叹不愧只有老广州才用得出来,较之很多国语用词迭出的新编戏那真是好多了,唱词也朗朗上口。这部是我难得看得颇舒爽的现代时装剧,上一部还是《豪门千金》,很凑巧也是秦中英老师的戏。这种舒爽主要是在语言唱腔的运用,以及表演方面,粤剧的表现形式在这样的题材上不会产生违和感。现代戏因为背景和服装的限制,很多传统程式不能使用,就好比如作家写现代文,写作过程中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读者、观众都是现代人,彼此年代相近,生活环境相通,对小细节的敏感度也更高,当不能使用舞台程式去概念化、模式化处理表演方式又失去了可因循的标准时,一个演员“会不会演戏”在现代戏当中就会尤其明显地表现出来。比较遗憾,目前《司徒美堂》这部戏中的角色,除了声哥的司徒美堂,其他人对自己的戏份都有明显的生疏(台词各种吃螺丝、五爷六爷傻傻分不清、唱腔处理生硬得自己都还没顺过来……等等),而且对各自的人物定位和理解都未达到应有的准确和深度。这点我觉得是《司徒美堂》这部戏目前亟待解决,也是很值得去认真打磨的地方——既然剧情编排方面难以做得更跌宕、更抓住观众眼球,那就在人物感情变化方面进行挖掘,做得好的话,应该是可以很感人的。

这当中值得一提的是杨杰这条线。剧中有很多段落都颇有借古讽今的意味,比如说官场之贪腐,“五子登科”,商业牟利为先的拜金主义等等,更有以杨杰和司徒芳为代表的、所谓“在甜水中泡大的一代”,面对应该怎样伸展抱负、怎样建设自己的国家的问题上,产生不同的分歧,我感觉相当富有现实意义。杨杰这个角色与《梅岭清风》中的陈厚志恰好互相参照,都是幼年丧父、由母亲带大,本性也都不坏,都曾被奸人利用、被名利侵蚀走上邪路,最后迷途知返。不同在于,陈厚志是穷苦人出身,杨杰却是个阔少;陈厚志是明知官场黑暗却自甘踏入泥泞,杨杰则是人生太顺遂、误以为自己被党国赏识所以就被司徒威等人蒙蔽了,其立心也从未有过不良,他是真心以为自己在保护爷爷和阿芳。所以到最后两人结局也各有不同,陈厚志得到比较严厉的惩罚,终身不能再仕进;而杨杰只是被人打一顿、受一餐惊吓,再诚心地悔过道歉,司徒美堂就把他轻轻放过了,因为说到底杨杰也确实不曾做过很坏的事情、造成过很严重的后果,孺子可教也。相对来说,杨杰的母亲李嘉慧这个角色,整个感情心理活动层次就复杂得多,她在剧中几乎没有对儿子露过笑脸,看到儿子时基本都是责骂,看不到儿子时就担心他会不会闯祸、担心他有没有对阿芳不好、是不是给五爷和致公堂带来麻烦……而关于儿子本身的思想动向,她看出不对,但光是焦急,却毫无办法。她是一个事业强人,但也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她在剧中对成年的儿子越严厉,我就越觉得她从前应该是对儿子太溺爱放任了,以为给他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让他上大学,有优渥的成长环境就够了——可实际上这远远不够。她屡次对司徒美堂痛心地表示自己没教好孩子,这一方面是谦辞,也怕儿子得罪致公堂,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一种悔恨?一个单身母亲在异国漂泊,既要经营事业,管理同乡会馆,和各种势力打关系,又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想来都是很不容易的。我会觉得杨杰这孩子本性不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很清楚知道母亲的这些不易,所以他就算是个阔少但也从未贪图享乐,是个人品很清正的年轻人。他很想自己有出息,找到一个好的投资门路,走上人生巅峰,然后就让母亲不再忧心、可以吐气扬眉——这些想法在和平年代都是很正常的追求,并没有什么不对,问题在于他的人生阅历太浅,空有志向,却看不清也看不明现实。这些生长在国外的侨二代,他们没有经历过先辈的苦难,没有回过故乡。在他们心中,家国观念是很淡薄的,在听阿芳说起先代侨胞苦难时,他不会像母亲和司徒爷爷一样各有触动,对他而言那些只是故事,没有实感;就算回国亲眼看到民间的惨状,这个受西洋教育的后生所想的是走上层路线,觉得只要为家乡带来商机,贫弱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就是他为开场时“长贫难顾”的问题所想出来的解决方法。但这个方法最终证明行不通,现实也狠狠地扇了他的脸,任何时代学生都是最天真最容易被煽动利用的一群,此话不假。我觉得陈健超有演出杨杰天真烂漫的一面,在说到“伟大的蒋委员长”时也有满怀希望的明亮目光,这些都是处理得较好的地方,也因此让我觉得杨杰此人还有救、值得原谅,但前面也有许多地方又显得杨杰太过畏缩怕事,和司徒威一段又显得太油滑了些(尤其是2号的那一场,1号时还一副初次喝烈酒被呛到的青涩样子,2号时就显得颇“酒精考验”了,这其实挺不对的),到最后他的思想转变也比较生硬,总觉得他只是怕被威胁和被打,而不是真正体会到反动派的险恶嘴脸和立心不良,也没有做到司徒美堂真正期待他的挺起胸膛做人,所以觉得这个角色还是需要进一步地细化,理清他的心理变化轨迹。另一方面崔玉梅的李嘉慧这个角色,确实有着女强人的干练气场,但每次看她教训杨杰,总像是教训下属,不像是教训儿子,每次都是紧抓着他的“行差踏错”不放,看得到她的严厉,看得到她的狠,就是看不到她对儿子责骂之余的痛心、不忍,换而言之,就是“爱”……她怒的只是儿子的“做错”,而不是儿子的“不争气”,而这两者的区别,正是一个上司,和一个母亲之间的区别啊……

关于《司徒美堂》这部戏,秦老师自己说:“要为演员创造广阔的表演空间。”在我看来,就剧本来说,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我更希望这部戏能继续好好打磨,继续演下去,每个演员都能在秦老创造的这个广阔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它有这个价值,有这个深度,然后,这才算不辜负了他老人家的一片心意。此外布景服装等也希望能继续完善,看到司徒美堂晨练时身上穿着老头衫脚底却蹬着皮鞋实在是让人尴尬症犯;另外西装们的布料也……前排屡屡看到本应笔挺的西裤上层层叠叠的皱褶,实在也是让人按捺不住的强迫症啊!字幕上那漫天的错别字简直已经是保留项目,哪天没有都觉得不正常,但三姨太那句“蚀埋”为什么要写成“舌埋”啊!这是让本地人和外地人同时都看不懂的节奏?( ̄_ ̄|||)总之,我是很期待下一次与这部戏再相见的。

评论

© ID2552160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