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看看戏,逛逛拍拍不亦乐乎

【盘点】那些年追过爱豆的戏(6)


*入坑之后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年度重点新创剧目可以有机会刷很多遍。因为新戏总要磨合,闷头排练是不行的,得不断地见观众。这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项利好,只要有心(+有闲+有钱)你就可以不断见证它成长成型的过程,其实也是相当有意思的。新版《搜书院》是第一部比较真切让我有这种感受的剧目,自李伯男导演的那一版起,直至最后的梅花奖竞演,加上各种彩排版本,短短半年间,前后刷了有7次。一路看着每一次的变化调整,心下着实感慨:要创作出一部剧目真的不容易——何况这还不算完全的“创作”,是在旧有经典上进行重新打磨整理。又正因为是对旧有经典的重塑,因此它要面对的外部争议总要更多些。虽然有很多人不认同这新版《搜书院》(哪怕他们根本就没有去看过,只是看到“新版”二字就开始攻击),但我还是觉得,新版对《搜书院》是一件幸事。比起许多尚自芜草丛生却要为了市场、为了老观众而不断原样演下去的粤剧老戏来说,《搜书院》能得到这么一个全方位(从剧本到表演)的重整梳理机会,真是幸运的,使它从现代角度看更加清新、可喜、严谨规范,又具有观赏价值。爱豆的张逸民,萌物本萌,身娇体软易推倒,胆小老实义气高,他拿的才真是女主剧本(不对)。


*继司徒爷爷之后,爱豆第二个帅得我不能呼吸的角色就是唐仲友。爱豆的官生很有魅力,本来依剧本原设,唐仲友应该是个清正耿介的绝对正面人物(正与朱熹、魏仁相对立),但爱豆愣是演出了亦正亦邪的味道:平反冤狱,不经讯问就放走拟斩决的囚犯;体察民情,未请圣旨就开仓放粮;与风尘女子知己相交,却不避嫌隙夜访乐营。在有些人眼中,他放纵不羁,视规矩如无物;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敢作敢为之后从不背离天地法度。其实我很能理解像严蕊这种文学女青年对唐仲友的倾心,一位高高在上的大人,他不和你聊物质,不用权势压人,却和你谈精神,谈理想,并引为知己……感同身受,换谁都要动心。虽然最后严蕊清醒地选择离开,但这清醒何尝又不是建立在深爱并理解的基础上?反倒是剧中写唐仲友出狱后向严蕊求婚,却显得有些出格了,大抵是剧作家一种个人愿望的投射,到底抵不住民间对终成眷属的向往。


*刷了好多遍视频之后,终于有机会刷到现场版。非常有趣的一部群戏,有趣的地方一是在于比较各剧种各版本的异同,因为角色多故事剪裁手法也多,每个剧种每个团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演法,参照起来看实在太有意思了;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亲切。这个戏虽然也有一条斗倒权奸、为国为民的线索,但最中心的主题还是家庭,这个中国人最核心的观念。因为姻亲关系将几个家族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大家庭,在大家庭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元的人际和感情关系。五个女儿,五个女婿,都是由不同的家庭环境产生出不同的个性和气质,梳理观察这当中的关窍和彼此应对的方式,就是看戏的乐趣之一。爱豆的三姑爷自带淡定到气死人气质,现场看会发现他也不是真的把所有的欺凌不公谩骂攻击都当作风过耳,他也有生气,为恶意刁难而不忿——这本是人之常情,全都没有就是泥胎木偶了——只是他对负面情绪消化极快,为人大气,立场是要坚持的,却不是为了计较一时之短长,目光要放得长远。有这份气禀,绝不会永远是穷酸书生。


*爱豆的招牌饮歌(x)一年下来范大夫都不知道要游多少遍太湖,人称太湖景区代言人(不是)论演,爱豆和咪姐这一折演得最为丝丝入扣;论唱,就还是和苏春梅搭档听得最为舒服妥帖。爱豆演出的《梦会太湖》听说有受过原唱者陈小汉亲炙,但其实他无论是唱还是演都早已有了自己的风格,基本上都能成为他人仿效的范式了。在身段方面,爱豆的《梦会太湖》有远较他人丰富的水袖设计,通过水袖的变化更细腻反映人物心境;而在感情方面,爱豆的《梦会太湖》悲情色彩也比其他人版本要浓郁,是一种“清醒地做梦”。这里有两个细节,一个是“水阁漫舞迎范郎”,他的范蠡原本是多么迫不及待要见到西施,可是在见到后,却是微笑背着手,静静在一旁观赏,一如当初他为西施教习歌舞一般。另一个则是当西施说破“我只有芳魂为月魄”时,他的范蠡在惊愕中只是颤抖着双手,隔开一定距离,生怕触碎了眼前这一团美好的幻象。相望不能相会、相爱不能相守,隐忍克制的距离,便是永远不能企及的天地之遥。距离,是爱豆在表演中处理范蠡和西施关系的重点,这样的自持压抑到近乎冷感所带来的悲情,事实上也远比普通处理的相拥号哭来得揪心震撼。有人习惯于使用外露的激情去表达深情,但爱豆的这种“冷感式”处理反而更能戳中我的虐点。

评论

© ID2552160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