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看看戏,逛逛拍拍不亦乐乎

【盘点】那些年追过爱豆的戏(1)


*这部戏前后看过两次(现场,以下说的都是现场)。这部是属于单看剧情简介就让我觉得天雷滚滚的戏,但实际看来却还好。全剧从梗概到具体情节几乎完全照搬著名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这个梗本身很高级,所以也不会难看,看到最后的镜湖重会反而有种怆然。第一次看时是觉得意外不错看,第二次看就真是感觉到虐了,前面多少糖,后面多少刀。当然就如所有李大师的剧一样,会有很多让人emmm……的细节(尬到让人想扭头的那种),但整体制作比较精良,服装好看,曲子(不在意词的话)好听,普通欣赏而言也够了。


*我的爱豆入坑作。入坑这种事是看个人的,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很多时候都会存在。《司徒美堂》会吸引我的有两个原因:第一,作为一个看革命小说启蒙的人,正面主旋律题材从来不会是我的坎,反而会比较亲切;第二,因为全程都是饰演一位超过七十岁的老人家,还是现代戏,在剥去美貌和传统戏曲程式化表演之后,我第一次比较真切地感受到我爱豆的演技——是多么地牛逼。(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年长男性角色对我吸引力也比较大)如果没有这两点,《司徒美堂》绝不会那么地戳中我。第一次看完后整个人都花轰了,之后一口气又看了两次,觉得司徒爷爷简直帅绝人寰、苏感满满,之前爱豆无论演出多少花样小生都没有像这样打动我。不过总体上而言这部戏很平淡,情节也不尽合理,有着现代主旋律题材新编戏的通病,口号性强于剧情性。如果不是爱豆演了司徒美堂这个角色,大概也没啥好看的。


*应该是《挥泪别南唐》,写错了(。)爱豆这曲不大熟,演出时吞掉一整句……我对爱豆的演技是没有疑问的,装怂扮弱之类也驾轻就熟,但唯独对李煜好似特别不对盘,《南唐残梦》稍好,但后来看他的《去国归降》《归天》都违和感很重,总觉得就算挂点都是“此去泉台招旧部”,隐忍归降也是留待日后“三千越甲可吞吴”,总之和李煜的人设格格不入,倒是更像赵光义一点。说起来我一直很想看他的赵光义,还想现场看他的曹丕,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


*这个折子戏也会叫《拾筝》,有人说有区别,有人说没有,所以到底有何不同我也不知道。《搜书院》的折子戏里,以这段爱豆演得最多(虽然私底下有听他小秀过一把马腔,但演戏的话应该没什么可能)。张逸民这个角色,用爱豆自己的话来说是“可发挥的空间不大”,因为各种细节表演已由前辈完善成了定式,他不会有太过突出的特色,相较于翠莲和谢宝的个性鲜明,张逸民好似就比较温吞平淡——他不显眼,但他不可缺少。所以饰演张逸民的难点大概就在于这份“恰如其分”,他不能抢了主角的锋芒,不能自顾潇洒帅气而脱离开角色定位,却又得自有着不可取代的存在感。爱豆在这方面处理得尤其好,特别是他揣摩角色总要比别人来得深,所以他的张逸民总又比别人的更具有个性一点。这点在与青年演员比较时就尤为突出。


*爱豆没有演过全剧的唐明皇,但这段《七月七日长生殿》倒是常唱,几乎成为饮歌。但我其实更爱他的《雨夜忆芳容》一点,大概因为这是独唱,而且到目前为止好像也还没出现和他特别搭配的杨贵妃……不过也是的,黄桑已经太美,自恋就够了,要什么贵妃。


*刘彦昌前后、三圣母和王桂英是不是同一个人演,决定了一部《宝莲灯》的难度和好看程度。咪姐的三圣母和王桂英都演得非常好,尤其王桂英更是演得臻至化境。爱豆的中年刘彦昌非常精彩,只可惜我入坑太迟,当我现场看时这部《宝莲灯》已经不演《打堂》了,但两人珠联璧合的《二堂放子》还是让我看得心驰神醉,40多分钟的纯文戏,完全不觉得沉闷,只觉得情绪都被人物牵动着,内心纠葛不已、百感交集。所谓的好戏好角,真是太享受了。这么好看的《二堂放子》,我居然就只现场看过一次……呜呜呜……太没有天理了……


*毫无疑问这是在我心中份量最重的一部戏。我所给予它的期待很多,情怀也很多。关于这部戏,很难和别人完全聊到一起去,包括和爱豆本人(笑)虽然也因为这部戏,我从爱豆那里获得了粉丝生涯的最高评价。它重塑了我的历史观,我也永远记得观看首演时所给我带来的震撼与狂喜。迫切地期待它可以再次上演,希望是以爱豆所想要呈现的形式,因为它必定会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作。


*这部戏也是充分验证了艺术欣赏不能走回头路这一真理。曾经我认为这部戏光剧本就很有意思,不管谁演都很有趣;但自从看过红派一系的公主和驸马爷后,其他人演的真是完完全全看不下去啊……太粗糙了,对细节的把握也不到位。尤其是当你知道这里明明有个专门设计的关节点,而演员愣是没有演出来时,那心中的焦虑简直无法抑制。不过同是红派驸马爷也有点区别,欧总是直男向帅和萌,我爱豆则是逗比向的跟公主赛傲娇……自带十分淡定欠打的气质,是唯一一个添福哄公主的同时还要一起哄他的驸马爷。

评论

© ID2552160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