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看看戏,逛逛拍拍不亦乐乎

【粤剧】观剧碎碎念(4)唐太宗与小魏征

刚拿到手上时被这个剧名囧到——众所周知魏征年纪比唐太宗大,这“小魏征”WHO啊!实际答案倒是很正常,就是魏征的儿子魏叔玉;故事也比较正常,正常得近乎主旋律,就是说要以史为鉴,秉持忠直心为国为民。作为一部生旦戏,女主角当然是有的,就是唐太宗的小女儿衡山公主,然而从剧名都没有她来看就知道这部戏里女主角的存在低得简直能忽略不计,反正从头至尾,也根本看不出魏叔玉爱她呢……何况历史上衡山公主跟魏叔玉订婚时才九岁!才九岁!就……不要勉强拿爱情故事荼毒小女孩儿了……(结合史实的话还有一件囧事,历史上魏叔玉还有儿子袭爵,剧中魏叔玉还没结婚就为唐太宗挡箭而死,留下衡山公主倚门盼望……编剧对有情人到底是有什么恶意?!)

魏叔玉之所以被称为“小魏征”是因为他(在剧中)为人行事颇有乃父之风,直言敢谏,不顾自身安危,一心只为社稷百姓……这种高大上的情操,但我看完只觉得他和他爹都是个强行安利党,就算赔上一条命都要唐太宗读一读自己写的文(《治国十要》),也是蛮拼的……而魏征父子与唐太宗这段三角恋(不)更是剪不断理还乱,看着唐太宗先是对魏征恩宠无限,魏征死后没多久又对他因爱成恨,推倒墓碑、放逐妻儿,魏叔玉凭着自己对皇上的爱(?),硬是借着驸马身份回到唐太宗身边,继续犯颜直谏,继续安利他跟老爸合写的书(……),终于唐太宗生气起来把他带上一起出征。但唐太宗生气归生气,其实心里还是怜爱着魏叔玉,让他从军也是当主簿,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天凉了还给他盖披风,想想之前亏待他还挺后悔,老魏卿不在了,连个可说话的知心人儿都没有……现在有个小魏卿,就算是替身也珍惜着吧。结果这决心一下,皇上也不知哪来的胆量,在敌军四面伏击我军大营时直接让魏叔玉一个人留下来护驾……尉迟恭都看傻了,随军主簿一介文官,怎能护驾?!然而皇上自信爆棚,说朕有知人之明,信我没错!然而信您也不能原地复活啊!不能天下无敌啊!没有金钟罩铁布衫啊!所以被射一箭(还是射中肩膀……)就挂了啊!于是魏叔玉临死之前交了自己最后一份党费……呸,是遗作,之前那本《治国十要》被太宗烧了,估计这是重新手抄版。太宗含泪表示自己一定会看……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终于安利成功,可喜可贺……可以看出这个故事压根不需要公主什么事儿,所以公主悲愤之下狠咬魏叔玉一口表达自己变成炮灰的心情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个故事同时也教育我们,情人誓神劈愿说会比你的孩子视如己出之类的话一定不要信,否则只会把孽缘延续到下一代(所以说好是个正常的故事呢!)

不过看完这剧我在反思一件事,人在什么时候会意识到自己的认识出现盲点、是受到蒙蔽,什么时候才会真心“察纳雅言”呢?我们不接受“忠言”,真的只因为“忠言”是“逆耳”的吗?魏叔玉一直在强调太宗是个明君,证明他内心深信太宗明辨是非,能分得出对错——然而,太宗也是这么想的,他深信自己当下的判断准确无误,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结论。东征高丽被魏叔玉说成是好大喜功,太宗当然觉得不服,他也是研判过内外形势,觉得高丽不愿臣服而且自身国力兵力充足,取胜很有把握,你魏叔玉只有一张嘴,大家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说话,又凭什么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就是对的呢?有时想想人与人的信任真的很脆弱,太宗那么敬重魏征,他最后对魏叔玉的态度跟对魏征应该也是一脉相承,就是信任到能把背后交给对方的地步,然而就是会因为佞臣一番低级挑拨将这些信任一夕之间化为乌有,从而相信了魏征父子无论做些什么都是欺世盗名,是在消费君主从而让自己在历史上获得好名声,偏见一旦形成,要纠正就很困难了。我是相信太宗会在瞬间的情感掌控下从信任变为不信任,但之后从不信任变为信任好似就显得缺乏基础,首先既然不能信任,怎会放心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嫁过去呢?而且出征都要安排在自己身边,这是亲信才有的待遇。关国华的太宗让我觉得他还是打心里怜惜这个年轻人的,只是碍于面子,不愿承认自己是错的。这次看剧让我回想起自己为什么不大爱关国华,唱起来声音很飘忽,好像没有一个字落在实处,听得人心慌慌(?)不能说不好,只能说不是我的菜。丁凡的魏叔玉按说也是他一贯惯演的俊俏斯文小生,但其实演得颇细,能感受到跟他的其他角色都完全不一样,也能把独属于魏叔玉的那种既耿介正直又年轻朝气的特色表现出来,要说美中不足就是跟公主的感情戏缺乏感情……不过也是的,从一开始本来就是公主在女追男,魏叔玉其实连公主是谁都不太知道,要如何对公主有感情呢?公主各种单方面倒贴,魏叔玉固然会感动,但也就是感动而已,到底不是爱。而且两人的思想也从来不在一条线上,魏叔玉说我为了国家人民要死谏主君,公主就说你体会过我作为一个女人的感受吗……就、很难体会啊!虽然我还是蛮同情公主的,因为当年的麦玉清真的很美啊!美得就是娇嫩贵气的公主范儿,跟丁凡的魏叔玉站在一起画面极美,可惜就是女有情郎无意……不过婚姻与爱情是两码事,但凡魏叔玉能活着回来跟公主结婚,倒真会是挺恩爱和谐的一对儿。

PS:这部戏的文学顾问是杨子静,怪不得曲词写得相当文雅,现在大多数剧作不能比。然而还是有个别词句比较突兀奇怪……到底因为不是静公亲自动手的缘故吧。

评论
热度(6)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ID2552160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