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看看戏,逛逛拍拍不亦乐乎

【REPO】1127黎骏声从艺35周年粤剧艺术专场

*注意,以下观后可能包含大量花痴以及出于迷妹立场的不公正不客观评述,请谨慎阅读,不喜直接点叉,谢谢。

今年10月初知道声哥要办个人专场的消息,之后便一直保持关注,从各种场前采访和准备中预料到这个专场的形式是以一定主题贯穿数个折子戏、中间穿插个人艺术感悟作串词的精品晚会(因为有专门外聘导演和舞美指导等,集合广州粤剧院两个团的人力物力,投入很大),规格方面参照欧凯明的岭南一粟专场,会做成一台品牌演出以便日后巡演推广——这些都是场前的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这整台演出的高质量,以及声哥的拼……拼得让我觉得他简直是往死里整自己(……)。众所周知个人专场演出的永恒难题是换装+换妆,除非专场就是一部长剧,又或者每段折子戏之间的角色差别不大,否则这个问题肯定存在。看到节目单时还以为部分剧目会由其他人主演(比如亲友或徒弟,这种情况一般都能体谅,也是允许的)作为换装间隙的垫场,后来才知道六段折子戏全部还是由他亲自上场;场前采访有提到换场时间很紧张、连喝口水都没空,但我没有想到这换场时间还真的只有短短几分钟,算上每段开头有时用花旦独唱来拖的时间(喂)也就刚好够换衣服而已(有几场还得换头套贴眉毛胡子)。这种编排对观众来说自然是很爽,两个半小时全程无尿点(连中休都没),场场都是戏肉,大段的经典唱段,大段的功架展示,每个角色各具风格,一次过满足你N个愿望;但对演员本身来说,那就跟极限挑战似的,几分钟内就要从一个角色的情绪中转到另一个,要迅速出戏又要迅速入戏,要从多尔衮到范蠡到司徒镇海到洪承畴到林园生再到老年李白……每个角色之间不但反差大而且性格感情还!都!很!复!杂!(好吧声哥就好这一口,我承认他飚演技飚得非常嗨……)这次专场的几个选段基本都是我比较喜欢也比较熟的剧目,除了《洪承畴》和《蜀道难》。不过就算是这两部,《洪承畴》我因为很喜欢所以那个折子戏也刷了很多遍,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熟;《蜀道难》虽是新作,但《李白红梅》我还是现场看过的。因此我这一场刷下来那种投入程度又和看普通的折子戏专场不同,应该说,更能体会到声哥在这个专场上花费的心力。场前采访声哥几次有说到这次专场是对自己往过艺术历程的一段总结,看完之后觉得这真不是一句套话,每一段戏、每个角色的塑造和理解、每段声腔的处理、每一步的动作设计……哪怕早已演得不能再熟,但在这一次的专场里都有了更准确到位成熟的诠释,有些感觉甚至可以说是全新的。常言道艺无止境,三十五年艺术生涯的总结不是终点,而是进一步探索的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放弃求真、求实、精益求精——这份信念,以及由这信念外化的实际行动,令我分外感动和珍惜。声哥在不止一次访谈时提到红线女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做人、做戏都要真诚。他对待每一个角色都很真诚,如同专场串词里那句“有一种人,总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那就是演员”——不得不说这是整场的串词当中最让我触动的一句话。我很喜欢看声哥的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次看他层层剖析角色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其次才是唱腔动听。所以林园生最后幻想自己是杜采薇算什么呢,这整晚的不断精分才是吊炸天的好吗!

说起来很有意思,这次专场选的剧目大多是新编戏。创新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传承”二字本就是一体两面,有“承”才能有“传”,能“传”必须有“承”。我一直都挺佩服市团在探索创新方面的胆魄,不管是《花月影》《三家巷》还是《豪门千金》乃至后来的《碉楼》《鸳鸯剑》,任何题材任何表演形式……没有不能拿来用的,无论观者如何定义,无论前路如何,那一步都先踏出去再说。在这过程中确实有一些优秀剧目被保留了下来,同时也证明了新编戏一样经得起千锤百炼。《睿王与庄妃》就是这样的一部新编戏,虽然我一直吐槽就文学性来说这部戏真不咋的(省二团改编过的版本甚至都接近于肉麻当有趣了),其主线就是一狗血宫廷剧,内涵有限,而且细究起来还有三观问题——但这部戏的剧情张力是真的好,尤其是男主多尔衮在整段阴谋与爱情中的戏份非常出彩,以至于我总觉得编剧是以玛丽苏的身份写出这个睿王来的(。)所以如果睿王演得不够苏,就是不够格,这是剧本使然!(喂)专场选的是《闯营》一折,好像大部分折子戏场都会选这段,因为这段有功架展现,更有丰富的剧情冲突,睿王整个角色形象的初步呈现,他与庄妃如何从开始的对立、互相试探、动摇到最后被庄妃说服,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等等,有很多细节可供品味。声哥的睿王我从前有现场看过,当时笑称是奸妃版,虽然说不是不能有其他理解的睿王,但总归觉得太过邪魅了点,颜值魅力点歪,道理我都懂为何看着小皇帝一脸鬼畜……但这次专场的睿王,一出场我就被惊到了!因为跟声哥从前睿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不只是因为面妆较淡偏影视风的缘故,而是这个睿王再感觉不出一丝邪气,纯然是阳刚英雄气概,甚至还有一种非常年轻的朝气和锐气,将一个年青有为胸怀大志的睿亲王诠释得非常生动。到后面与庄妃的对手戏也处理得很细腻,随着庄妃一声声呼唤“十四阿哥”,他再也无法掩饰心中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动摇。我很喜欢庄妃为他披上披风时,他背对庄妃却面向观众的那一闭眼,皇位、爱人、权力、江山……种种矛盾纠葛一瞬间都凝聚在他的脸上;当他再回转身面对庄妃时,神情已恢复如常,而他也终于作出了抉择。我是第一次看崔玉梅的庄妃,意外觉得还挺契合的。朋友说她的声音里有种刚性,比较好地中和了庄妃这个角色中一些不太令人愉快的元素(好吧我就是不想说女表这个字……);而我则说她这个庄妃简直像练峨眉(……)就是那种你明知她在发卡,明知她在利用,依然觉得是出于大情大义,气场很正,并非有意坑害。这样的睿王与庄妃,我会相信从前睿王只是单箭头,对庄妃是求不得,到后来志向一同、一起共事,才彼此日久生情——这种模式其实也是挺萌的。所以说明年声哥还会掉落全剧的《睿王与庄妃》吗……真的好想看……

《梦会太湖》绝对是我看声哥演最多次的段落没有之一,网上视频算上折子戏全剧版时装演唱版各种……加起来少说十几版,单是今年内我就已经是第三次现场看他演,过几天还要再看一版……#论声哥一年到头要唱多少次《梦会太湖》#,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所以这首声哥“饮歌”我是听得相当熟。尽管我不大欣赏陈自强,他的词经常不贴韵却又特别爱用牌子曲,结果就是整死唱的人,但梦会太湖整个曲情我还是比较喜欢,它其实是范蠡在得知西施死讯之后、不能接受现实而在意识中编造出来的一场梦境:水云乡,代表水波的越国姑娘们,还有西施……通通都是范蠡梦境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比较浪漫地依唱词理解为西施的魂魄来到范蠡的梦境中与他相会,但声哥塑造的角色总会带有某种现实感,不会那么单纯,所以我会更倾向于一个更残酷的解释,也就是这段梦幻而美好的太湖梦会不过是范蠡自身一种精神补偿罢了,它符合一个人因为突然遭遇重大的精神打击从而对自己的记忆进行修饰和符合愿望合理化这个精神保护机制,但范蠡毕竟是一个精神意志很强大的人,当他的理智恢复,接受了现实,他的梦境也就结束了。《梦会太湖》实际上就是这么一段心理变化过程,这点也同样适用于《花月影》中林园生见到杜采薇的幻影一段。西施既是范蠡愿望的投射,同时也象征着范蠡的理智,她知道一切真相,“怕看君心痴,眷恋生奢望”,温柔而悲伤地把范蠡从这场痴情梦中唤醒。专场这版进行了一些调整,一开始就是西施那段“魂兮渺渺……”,我初时以为是直接把范蠡“水烟飘……”那段砍掉,因为之前也听过这种版本的《梦会太湖》,结果发现原来是把西施的独唱提前了,虽然可想而知肯定是用来给换装拖时间的(。)但这种编排倒反而比原来更精简流畅些,省去了船夫,范蠡“泛轻舟一叶”寻觅西施,之后便接上西施的“水阁漫舞迎范郎”了。事后想想也对,声哥这段“水烟飘……”是公认唱得尤其出色的,真要砍掉只怕观众都不答应,而当晚的发挥也确实很棒,行腔华丽流畅,害我忍不住直盯着他的领口找麦因为真的太美好就跟录音似的!(喂)特别是那段我很喜欢的千般恨,虽有几字气不稳亦瑕不掩瑜,情绪处理太棒,现场APE音质就是赞……泪流满面.gif 倒是苏春梅被渣麦坑了,一开始几个字没有声音……苏春梅的唱功自然也是无可挑剔,两人合作简直是洗耳级别的动听。要说这版《梦会太湖》让我觉得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范蠡和西施之间的感情交流有些不是很到位,简单说就是差了点西皮感,听到西施说“我只有芳魂为月魄长照在君旁”时范大夫大吃一惊倒退三步一脸“见到鬼!”的表情我简直能笑一年……那到底还是不是你心心念念的爱侣啦!现在不是演活捉张三郎好不好!当然声哥的范蠡那种国士无双的自信感还是很戳我,有一般文小生所无的刚强,但又有别于多尔衮的霸道强硬,这样的范蠡在他梦醒的刹那会尤其地觉得痛苦吧……听他喊西施真是喊得我心都要碎了……

《碉楼》实际上由两个选段组成,一段重逢,一段三上碉楼,一开始咪姐登楼拜月的唱段本来应该在三上碉楼前面,专场时挪到重逢之前(当然是为了换装拖时间大家都懂的,嗯),于是在唱词里就出现了时间BUG,秋月这时说着“镇海寻亲去,时已一年”,后来两人见到又变成“三年苦离别”,看过这部戏的会知道是调整了顺序,没看过的估计也不太留意唱词……所以这个BUG也无关紧要吧(那你还说!)重逢、拜月和三上碉楼的唱段都是全剧我最喜欢听的段落,《碉楼》作为新编戏唱段多数是板腔也是挺难得的,忽略词的话听起来真的很有味道,我就很喜欢工作时打开来当BGM听。与秋月重逢时的司徒镇海还是个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愣头青,等到再换上长衫登场就已经明显带有沧桑成熟感了。不过我觉得选段既然把中间剧情全卡掉,三上碉楼为什么不用三十年后的版本呢?好吧我知道是换妆时间不够……但我真的更心水三十年后版本的三上碉楼,声哥用带点苍凉沙哑的音色缓缓地唱出那段南音实在太打动我,以至于现在再听回原先的这版都觉得缺点什么……

关于《碉楼》全剧的观后不久前才写过一篇,于是这里也不啰嗦,重点来说一下《洪承畴》。《洪承畴》是马师曾在抗战期间编写并主演的剧目,全剧又名《洪承畴千古恨》,有拍摄过电影版(京剧也有《洪承畴》,是周信芳主演的)。这部剧带有相当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主旨在借古讽今,起时人之民族精神救国热情,揭露鞭挞汉奸奴才之丑态。专场演出的虽是其中一折(这一折又名《惩奸》),但情节很完整,基本能当独幕剧来看。这段戏是丑生应工,也有一些老生做工。前些年马师曾诞辰110周年纪念晚会上声哥演过一次,据他自己说也就演过这么一回,因为觉得挺喜欢,又觉得专场应该呈现多样化的特色,就选了这段——这个决定太英明神武了!干得漂亮!如果之前不是声哥的粉,看完这段会一秒爱上他!如果之前就是粉,看完简直想放火烧森林!(这位太太请放下你手中的火把谢谢)众所周知洪承畴是个变节事敌、帮助清朝屠杀汉人的大汉奸,这样一个反面人物到底魅力何在以至令观者看罢都不由得为之倾倒?我觉得是因为把那种汉奸面貌和心理塑造得太好了,而且,不是用洗地的方式。历史上的汉奸不乏惊才绝艳之人,洪承畴也正是其中之一。他也曾踌躇满志,也曾绝食拒降——但,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念之差,便使他万劫不复,终生乃至万世都要背负“汉奸”的恶名。这段折子戏就是表现他被重重噩梦折磨,先是刚被他杀头的夏完淳向他索命,继而是昔年恋人佩珊、母亲,最后是使用美色诱惑他降服的孝庄皇太后,每个人都在一步一步……终至彻底否定了他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他强硬地争辩、哀哀委屈地诉苦,试图论证自己行为的正当、合理和无奈……这实际上是洪承畴在自我意识中与自身灵魂的对话,跟清醒时光鲜亮丽手握权柄的军务大学士不同,梦中的洪承畴卑猥懦弱又可怜,他的愤怒、恐惧、愧疚、羞耻之心化成了夏完淳、佩珊、洪母以及皇太后,对他最后一点可怜的良知与自尊心进行一遍又一遍拷问和鞭挞,后来这些具体的幻影都消失,只剩下铺天盖地民众的怒骂声,最终洪承畴的精神被彻底打垮,在深重的自悔自恨中气绝身亡。这种对汉奸直接的灵魂拷问,实际上比单纯的肉体消灭要更令人拍手称快。声哥在表现洪承畴这段意识流状态是很富有层次的,一开始面对夏完淳,尽管吃惊,然而依旧趾高气扬,宣称自己识时务,一切都是明皇昏庸,断头之鬼不配和他说话。但当后来他再以同样理由向母亲辩白时却被驳斥得体无完肤,“你无负国家,国家又何曾有负于你”,无论怎样的理由都改变不了他出卖国家祖宗人民来换取性命和富贵的事实。最后皇太后更以“识时务者”一句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洪承畴开始的得意全成了他挖好要埋葬自己的坑。这一整段戏唱做并重,极耗气力,当然效果也非常好,最后声哥还爆了句马腔向马师曾致敬更是绝赞——果然哪天他去演谢宝的话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嘛!对了,一定要说:欧大哥的夏完淳好帅!好帅!好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皇太后的话我还是比较爱杨小秋,有种冷艳又狠毒决绝的感觉,陈敏红就显得嫩劲许多了;而且我很喜欢之前一版里皇太后离去时那一下一下“笃”“笃”“笃”的渐远脚步声,对应着洪承畴心胆俱寒的神情非常带感,这版删去了有些可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者,正是戏也。而月的阴晴圆缺,也有人性人情多面化复杂化的寓意,对声哥的演出风格真是一个很好的概括。一般形容一个演员演技精湛、能胜任多种角色,经常会使用“千人千面”这个词;但对于声哥,或者该说是“一人千面”才能更恰如其分地形容他几乎每个角色都能开出清奇脑洞这个艺术特征(……)。专场以月为主题,当真颇具心思;既以月为主题,自不然少不了声哥摘取梅花奖的剧目《花月影》。《洪承畴》与《花月影》两场之间相隔时间很短,我原本以为经过上一场那么大的消耗、下一段还要带头套应该垫场时间会长一些……结果没有!刚熄灯我就见到洪承畴同志从地上弹起、连蹦带跑奔去后台,然后随即响起《花月影》的音乐,三分钟不到我又见到林园生站到了台前,除了开头两句略觉气促、和杜采薇见到时忍不住要擦了两回汗之外,很快就调息顺气完毕,接下来都表现得堪称完美……难道还能有比这更拼的吗?!(这是我当时的想法,而这完全是因为我还没看到李白……)《花月影》选了两段,分别是生旦对手的《花月情》和独角的《花落流红》,这安排跟《碉楼》几乎是一样的;而且同样是因为极度愧疚而濒临精神崩溃生出幻觉、试图论证自身行为的正当性,林园生又正好接在洪承畴之后——有情无情,孰美孰丑,幻觉离恨,水月镜花,这安排当真是有意思得很。《花月情》一折我是第一次现场看——不过一部戏不管演得多稔熟,每一次上台都是一次全新创作,这也是舞台艺术的魅力。这次的林园生让我尤其地感觉到他的轻浮,特别是初见到杜采薇的时候,那种喜形于色的神态和反应就像是聊斋中骤然有了艳遇的书生。林园生用情本就比杜采薇浅,他不是不爱采薇,而是建筑在色相与怜悯上的这份爱很容易被现实利益所动摇,再加上林园生本质上也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废柴书生罢了——园生未必负心汉,园生是个特别怂的负心汉,怂就算了还不承认自己怂……《花落流红》一段个人认为是《花月影》全剧当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也是声哥把自己的唱功演技身段角色感情把握……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段落。朋友里不少人吐槽《花月影》的剧情(尽管我个人是没太多不满除了唱词),但有了《花落流红》一段,整部戏就不枉了。这段虽然也有杜采薇在若隐若现,但基本上可以视作林园生的独角戏,描述他在失去挚爱、前途、名声、人生方向……精神被彻底摧毁之后陷入幻觉的状态,他先是不愿意面对采薇的死,继而不愿意面对自己灵魂的丑恶狰狞,这里有一段比较长的唱段“园生葬花”(大雾),我看过两次现场,都觉得特别满足,除了因为唱得美演得美意境也很美之外,更因为声哥实在是非常贴切地演出了——男人真是一种槽点特别多的生物啊……当然我一直挺不满“林园生在绝望中得到杜采薇魂魄的指引,放下负担做回真正的自己”这个结局的官方解释;不过换个角度想,不管杜采薇的灵魂是真实存在还是纯出于林园生愧疚的映射,不管林园生最终放弃自杀是因为杜采薇的启示还是自身的再次逃避,或者也不过证明了人无论生抑或死都需要理由、生命的主宰权不在自己手上这个尴尬心酸的事实罢了。吴非凡在场上几个花旦当中还是显得份量不足,虽然她的音色和英姐有些像,但她这个杜采薇实在也太软,比较像风月场中的解语花,真空负了一身绝世好武功(喂)。

压轴戏是《蜀道难》,表现暮年李白写下名作《蜀道难》的情景。关于这段戏的官方介绍各种版本不一,有说是《李白红梅》中新创的一折,有说是完全独立的一个独幕剧。声哥场前采访的说法比较巧妙:化用《李白红梅》中的意境来新写了一段戏——虽然我并不觉得《李白红梅》这部戏有何意境可言……不过就我专场所见的这段《蜀道难》应该是化自《李白红梅》的最后一幕,一开始的孩童念诗、李白醉步携酒登场都有保留下来,李白由青年改为老年,舞剑改为以巨笔代剑(笔本身也兼具书写表演的用途),写作的诗句从《月下独酌》改成了《蜀道难》,唱段念白都是全新的了也和《李白红梅》无甚瓜葛,也就服饰在里面选了一套出来改了改(市团道具服装的利用一向都环保又节俭)。我个人相当喜欢《蜀道难》这段戏,从场前剧透的彩排照开始就很期待——我本来就是声哥的爷爷控,大家都懂的——结果看过之后还是超出了预期,万万没想到在《洪承畴》和《花月影》这样精彩又极耗体力心神的演出后,声哥居然还放得出如此大绝……我相信被SHOCK到的绝对不止我一个,这一段戏收获到的掌声和欢呼比之前五段加起来都多,不只是因为演得好,足以征服观众,还因为作为一段老生担纲的戏能收获到如此多的认可(尤其还是在粤剧中),真是一件富有意义的事情。跟朋友开玩笑说声哥真是傲娇啊,嘴上说着老生不够靓,心里明明就很喜欢演嘛!《司徒美堂》里演全场的老爷爷,《碉楼》里整出一段三十年后,陈梦吉隔三岔五就要贴胡子冒充老头子,这次到了专场不但自己压轴演出长须白发的老人家,之前一段间场还动用一众中青年演员挂上黑白灰三种髯口大耍须功,有三牙有满胡,充分展示各种年龄层次、各种身份的须生功架……虽说对我这种须生控来说简直一本满足就是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专场里的间场安排得都颇有意思,是融合了粤剧各行当元素的舞蹈,单独抽出也能表演,用朋友的话来说称之为“粤剧·印象”都行,作为推广化宣传很不错,场面好看也带科普性质。最近常和友人聊到传统传承与发展的问题,粤剧生旦戏独大,其他行当日益衰微,在大部分剧目中只能沦为配角,甚至连能展现基本功的戏份都不够,长此以往对整个粤剧发展是很不利的。真要依照观众粉丝的审美和爱好,声哥本身就专工文武小生,这专场全场只要展示各种靓仔小生就够了(记得上次去文化公园看《宋王告状》,身边的老阿姨坦言就是来看靓仔的),做起来纯熟轻松,观众也受落;但最后这专场还是选了洪承畴和李白这两个角色,一者文丑一者老生,两段折子戏都是唱念做打俱全,设计得相当精巧,既见功夫又见心思——是的,也许里面用到的功架技巧并不太复杂高难,然而戏不是杂耍,也不是体操,不是挂上难度系数才精彩……所有的技巧,所有的表演,通通是为塑造角色服务,为了展现该角色的个性、气质、经历、内心世界,一举一动不是因为程式要求如此,而是都有一定的感情指向,让观众感受到“哦,这就是这个人会做的事情啊”“啊他原来是这么想的”——我觉得这才叫“戏”,同时,与这标准相背离的才不能叫“戏”,是演唱或者舞蹈,而不在于穿什么服装用什么音乐。《洪承畴》和《蜀道难》正是这样的两部好“戏”,其他四段不是不精彩,而是这两段太精彩,足以证明只要是好的表演就能征服观众,这种“好”也与行当无关,而是直接撼动心灵。记得之前看《李白红梅》时我有吐槽过声哥在里面演的李白,帅则帅矣,风流潇洒皆有,独独看不太出来是李白,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李白的个人特质,看起来和他的其他小生角色之间没有辨识度。这次看过《蜀道难》之后,我表示我可以非常愉快地打自己的脸了。这个李白,当他提着酒壶蹒跚登场时,他便完全地就是李白了——还会有哪里不是李白了呢?“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豪气任侠,疏狂不羁,有着长者的通透练达,也有孩童般的烂漫天真,因为归根结底,李白是个天才,也是个非常率真的人,尽管你明明知道历史上的李白根本不曾活到这么一个须发俱白的年纪,但当你看到他手持巨笔书空挥洒时,便就深深觉得这便是活的李白。不过话说《李白红梅》里原本也是没有老年李白的,如果这段戏当真是要嵌到《李白红梅》当中……我忽然想起那位一直守着绕梁琴的琴老就是这么一个与老年李白打扮类似的老人。如果说琴老其实是抱着绕梁琴掉进时空缝隙的李白,最后在另一时空遇上未来年轻的自己,然后引导他回到以前……这圈循环真是细思恐极啊。

到最后一曲《戏深情真》,别的不说,简直唱出了风腔名曲《山伯临终》的精髓——气若游丝(……)不过这个大家都能理解,因为这一整场下来真是太累了,六段折子戏六个人物,每段都要保持高爆发状态,实在非常人之体能可以撑持(其实我觉得李白放最后也是一个十分机智的决定,因为万一出现气不足或者脱力踉跄的状况,都可以说是还原老人家的行为举止……)。谢幕时累到激活神志不清碎碎念话唠状态的声哥也是谜之可爱(?)希望明年在广州还能刷到这个专场掉落,我到时必定继续提前订票争取抢到第一排哒~

最后附上专场主题曲《戏深情真》的歌词,看着字幕凭记忆手打的,大概有出入……

《戏深情真》

曲:黎小田

词:余楚杏

唱:黎骏声

净心抱真 坚忍化金

半生是戏虚也幻

红尘俗世去或返

舞榭几幕阑珊

声声唱出世情千万

妆成辨忠奸

怒涛潇雨

气壮如山

跨汉越宋举手间

艺旅艰 度堑关

万里征途倚剑凭栏

热血照映一寸丹

仰首重情英雄叹

芬芳里 依稀有浓淡

丝竹雅音 

绿红影棹

漫天星辉锦绣风华

相思此生情深不冷

望前 便海阔云淡

声声唱出世情千万

妆成辨忠奸

怒涛潇雨

气壮如山

跨汉越宋指掌间

艺旅艰 度堑关

万里征途倚剑凭栏

热血照映一寸丹

仰首重情英雄叹

芬芳里 依稀有浓淡(春光里,疏影也灿烂)

评论
热度(1)

© ID2552160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