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看看戏,逛逛拍拍不亦乐乎

【盘点】那些年追过爱豆的戏(4)


*非常典型的由粤曲改成的折子戏,戏本身没什么看头,几乎就是彩唱了。这不同于《十奏严嵩》,《十奏严嵩》有激烈的人物冲突交锋,就算原本是曲,改成戏也十分好看(很遗憾还没有狗到过爱豆折子戏版《十奏严嵩》的现场。而就唱本身,我看爱豆现场的两次都有一些疏漏,不算十分完美。说到这首曲本身,其实也蛮有意思的。戏曲写到昭君题材,基本都从毛延寿改画像下手,渲染昭君出塞是一件为求取和平而进献女子的悲剧事件。《汉宫秋夜雨》更是脑洞大开,设计汉元帝与昭君有一段情,只为和亲已成定局,所以悲痛诀别。但事实上昭君嫁呼韩邪单于跟汉初的绥靖和番性质完全不同。汉初是真的献公主以求和,而汉元帝时的匈奴已经势弱,是匈奴主动来求亲,这于汉朝不再是屈辱,而是荣耀,甚至可以说达到汉匈外交关系上的巅峰。而且昭君是主动自愿入匈奴的,粤剧也只有《昭君公主》的说法比较符合史实。另外,昭君是因为晋朝时避司马昭讳才改称“明妃”,这曲里汉元帝直接称呼昭君为“明妃”真是犯了个比较搞笑的历史错误。


*又一个后悔入坑太迟系列——我十分想看爱豆的《焚香记》啊啊啊!尤其是……看过这个折子戏之后……嘤嘤嘤……


——裤子同学的名言:声哥演渣男根本不需要演技。


而这个折子戏则展示我爱豆如果用上演技去演渣男到底会如何——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爱豆演渣男的艺术造诣,足够开宗立派了。他这里的王魁,渣、贱、狠都到了极致,下限什么的,完全不存在。这是一个核废料级别的渣男:他无用,然而光是活着就有着毁灭级的杀伤力。你在观看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手上没有轻易能丢出的物品或其他杀伤性武器,否则难保看得杀性大发想对台上那个王魁做点什么。人渣至此,焦桂英再是痴顽,都该醒了。


有趣的是,据说爱豆本人并不爱演王魁。大概是认为坏得过于彻底反而变得为坏而坏,缺乏说服力。不过戏剧是演众生,众生也有一阐提,不深堕无明地狱不足以清洗其罪。能演出一个完全断善根之人,未尝不是修行呢。


*同样是由曲改的戏,这段就比《汉宫秋夜雨》表演成分浓厚很多。爱豆演的《周瑜归天》因循的是新马师曾版本,和传统剧目《三气周瑜》的尾场以及古腔粤曲《周瑜写表》都有些区别,但基本还是保留传统,尤其是作为主体的一大段古老中板,全官话演唱,显得十分古拙。但如果光有特色、光有技巧,还不足以成戏。爱豆演出这段戏时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的感染力。这周瑜,何尝不知孔明是有意激他?只是天不假时,回天乏力,孔明不过是说出他回避去承认的事实罢了。愤懑、不甘,又难舍。纵是在这样天意弄人的绝望中,他还是把身后事,事无巨细安排得妥妥帖帖——此一番周郎身去世,柴桑一旦交乎你。想到这就觉得揪心不已。


也不知道是否新马师曾的个性使然还是恶趣味,他的戏总是爱戏谑性地加入不正经细节或者台词,从不管是否正剧,是否妥当。比如像这段其实挺虐也应该很严肃正经的《周瑜归天》,不但安排周瑜生气吃信纸(鲁肃还帮他抠出来,真是够了……),还让鲁肃表现得如同智商欠费,令周瑜大骂他蠢材。新马师曾自己演来是非常自信自然的,这是他的风格,也适应当时的观赏环境;可是这又给后辈出了一道难题:删去或者修改吧,别人说你不尊重前辈不地道;原样演出吧,又轻浮得不成样子。如何传如何承,从来都是不好处理的事情。


*依然是曲改戏,“新马师曾难题”依然存在。作为比较早期以白居易和琵琶女为题材的曲子,音乐性远比曲词的文学性突出,词句应该是几个同类题材中最通俗的,又以新马师曾加的那些碎嘴插话尤其拉低格调。同样化用《琵琶行》原作句子,这首曲的改编就特别显得作者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地方对原作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比如琵琶女自述身世时直白地说“鸨母当摇钱树”,显见是混淆了唐代伎与妓的区别。原作“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女对自己的过往充满的是自豪,却不是如这曲里这般自哀自怜于风尘沦落。至于此曲又脑洞大开地设定琵琶女是因为怀了孩子被人抛弃,所以才重着歌衫以养活雏儿,则又是对原作的一个过于世俗的解读了。这曲当年风行,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演绎,总归还是有原因的。


同类题材我还是更喜欢《同是天涯沦落人》,毕竟比较雅致有风情,也更较为贴近原作的文意风流。


*算起来这才是我第一部看的爱豆的戏。那时看的是《广府华彩》,连对粤剧的认识都还很懵懂。大学时观赏过昆曲《牡丹亭》,但粤剧版本真是头回看。当时的感觉是很清新,同时也有种亲切感。严格来讲爱豆演的这个《游园惊梦》也是曲改戏,但改得可以说相当彻底,不是如其他的就是个彩唱,而是真的给每一句都精心设计了十分优美的身段,戏服都是特别订制的——当然最终完成度如何,就看演员个人了,边唱边演,难度其实相当大,还要讲究配合。后来看爱豆演这个折子戏也看了大约有四五次,发挥也是很大程度看对手。看下来最默契的还是要数英姐,其余青年花旦就都各有各的不足了。而爱豆自己的话,只要不是十足状态,唱这《游园惊梦》就总会有个别破音。

评论
热度(1)

© ID2552160 | Powered by LOFTER